上半年检察机关起诉污染环境犯罪1597人

ysctx1年前 (2024-08-07)法治资讯163

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卢越)记者8月5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检察机关依法从严惩治各类污染环境犯罪,2024年1月至6月共起诉污染环境犯罪668件1597人,在办案中落实恢复性司法理念,助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检察办案发现,当前污染环境犯罪新旧问题交织,仍需综合施策、深化治理。跨地区非法处置危险废物屡禁不止。一些地方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日渐增多,少数企业因自身处置能力不足、处置成本过高等,将危险废物非法转移至外地甚至外省,污染当地的土壤、水体、空气,危害生产生活秩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如,2021年某材料公司将生产产生的30余吨含有机树脂类危险废物的废水运输到700余公里外的外省,半夜直接倒入某村鱼塘,导致鱼塘内约700斤鱼死亡,附近群众被熏醒并呕吐。

此外,传统重污染行业非法排污问题仍较为突出。电镀、印染、化工、金属加工等传统重污染行业是污染环境犯罪的高发点,尤其是个别私人开设的“黑作坊”处心积虑逃避监管,偷排、直排污染物。2021年至2022年,郭某、佘某在无许可证的情况下,收购废旧电池运至各自租赁的旧厂房内,安排工人用刀将电池砍开,取出铅极板进行加工,并将电池内的腐蚀性液体冲至排水沟流走。经检测,二人厂房外的水沟含铅量超标646倍。

自动监测数据存在弄虚作假情况。有的企业为增加生产时间,同时缩减废气、污水的治理成本,通过各种方式篡改、伪造监测数据,逃避行政主管部门监管。

个别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帮助掩盖污染真相。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出具的报告与数据是准确反映污染状况、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之一。需警惕的是,当前个别检测机构、监测机构受利益驱使,通过弄虚作假的方式,帮助产生废物的主体掩盖已造成或可能造成的污染。

结合监督办案,检察机关提示: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污染环境犯罪,依法必受追究。每个企业、个人都应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及时劝阻、制止或曝光、举报污染环境行为,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延边刑事律师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ncda.com/?id=327

“上半年检察机关起诉污染环境犯罪1597人” 的相关文章

广东高院终审宣判首例涉数据抓取交易不正当竞争案

近日,国内首例非法调用服务器API接口获取数据予以交易转卖案尘埃落定。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微梦公司诉广州简亦迅公司及深圳分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二审公开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微梦公司诉请赔偿经济损失2000万元及维权合理费用。  法院经审理查明,简亦迅公司非法调用微博服务器向用户端传输数据的API...

上海“三八”妇女维权月启动

上海法治报讯(见习记者 王葳然)近日,由市妇联、市司法局、市法宣办主办,嘉定区妇联、嘉定区司法局、嘉定区法宣办、嘉定区安亭镇政府共同承办的“法治守护‘她’权益 巾帼同心‘齐’奋进”——上海市“三八”妇女维权月启动仪式举行。为营造全社会共同维护妇儿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市妇联整合全市资源,发布了上海市“...

猎杀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四不像”中华鬣羚 安徽一被告人被判刑罚并支付生态补偿金

 村民放置弹簧弓捕获中华鬣羚,采用石头击打头部、钢丝绳勒颈部的方式将中华鬣羚杀死,并予以剥皮、分割后出售。近日,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人民法院在该区龙门乡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被告人吴某某犯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

检察院找准监督发力点,帮助农民工追回11万元劳务款

检察院找准监督发力点,帮助农民工追回11万元劳务款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卢越 通讯员 刘畅拿到再审改判结果,拿回11万元劳务款,3月29日,向某致电检察官,表达了对检察机关的感激之情。向某带着老乡从村子出来,辗转各处的工地干活。2015年9月4日,向某与某劳务公司签署了工程项目承包协议,约定由向某承包案涉建筑的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工程完工后,向某和劳...

北京去年以来共查处侵权假冒类案件7717件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阳娜)北京市市场监管局14日发布消息,2023年以来,北京市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共查处侵权假冒类案件7717件。公安机关侦破侵犯知识产权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626件,抓获犯罪嫌疑人576人。2023年以来,北京多个部门持续开展各类专项行动对重点领域进行治理,比如市场监...

山东通过数据共享比对加强社保基金监管

大众日报济南讯(记者 齐静)近日,通过民政部门的共享数据,潍坊市社保中心发现一条冒领社保待遇疑点:已去世2个多月的某工伤职工,疑似仍在享受工伤伤残津贴。社保中心工作人员当即与民政部门及该人员家属联系,最终确认疑点存在,终止工伤职工的伤残津贴,并追回了多发的伤残津贴。今年初,我省明确建立全省社保基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