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出台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最高可奖30万元

ysctx11个月前 (08-25)法治资讯123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为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近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青海省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鼓励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举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和瞒报谎报生产安全事故行为,对安全生产举报奖励标准进行了详细分类规定,并设定最高奖励额度为30万元。

为调动和规范全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办法》重点明确各级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行业监管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了省、市州、县区纵向贯通,各部门横向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完善举报受理、交办转办、核查处理、奖励发放、结果反馈等全链条工作流程。压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要求全面推行企业事故隐患和违章行为内部报告奖励制度,更好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根据《办法》,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举报事项经查证属实,重大事故隐患按行政处罚金额的15%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30万;一般事故隐患按行政处罚金额的12%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6000元。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举报事项经查证属实,按行政处罚金额的12%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30万元。瞒报谎报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人员死亡事故经查证属实的,按照最终确认的事故等级和查实瞒报谎报死亡人数累计给予奖励。其中:一般事故1人3万元、较大事故1人4万元、重大事故1人5万元、特别重大事故1人6万元计算奖励。最高奖励不超过30万元。

举报人可通过青海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安全生产举报投诉特服电话“12350”“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举报”微信小程序、信函、电子邮件、传真、当面反映等方式进行举报。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及家属举报其所在单位的非法违法行为和瞒报谎报生产安全事故,经查证属实的,奖励金额相应上浮10%,最高不超过30万元。

此外,《办法》还详细规定了举报渠道、举报方式、5种不予受理情形、核查主体、核查方式、8种不予奖励情形及奖励领取方式等。《办法》提出,各级工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强化宣传引导、教育监督,充分调动一线员工参与事故隐患排查和举报主动性、积极性。企业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与安全生产举报工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延边刑事律师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ncda.com/?id=359

“青海出台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最高可奖30万元” 的相关文章

最高法发布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典型案例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昊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饲养犬只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但由于部分犬只饲养人和管理人缺乏文明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对犬只疏于管理,造成犬只伤人事件时有发生。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6件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典型案例。典型案例的发布旨在引导广大群众依法文明饲养动...

包工头拖欠25名农民工工资获刑

法治日报讯(记者赵红旗 通讯员李锐 李文晋)工程承包人李某拖欠25名农民工血汗钱,长期躲避拒不支付,近日被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法院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2021年7月,李某承包许昌市某小区楼盘的钢筋、混凝土等工程,拖欠施工班组25名农民工工资共计20余万元。当地人...

宁夏首起非法经营电子烟案件公开审理 涉案金额270余万

宁夏首起非法经营电子烟案件公开审理 涉案金额270余万

 中新网银川2月28日电 (记者 杨迪)记者28日从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获悉,日前,该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贩卖电子烟刑事案件,这也是宁夏首起非法经营电子烟刑事案件。庭审现场。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 供图  为规范电子烟管理,2022年10月1日《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根据该规定必须在取得相应...

法检“两长”共同履职 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3月19日,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件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由鹤壁市鹤山区人民法院院长翟振东担任审判员,鹤壁市鹤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常保军出庭支持公诉。  经依法审理查明:2023年10月下旬,被告人孙某某为获取金钱利益,在明知向他人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前...

猎杀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四不像”中华鬣羚 安徽一被告人被判刑罚并支付生态补偿金

 村民放置弹簧弓捕获中华鬣羚,采用石头击打头部、钢丝绳勒颈部的方式将中华鬣羚杀死,并予以剥皮、分割后出售。近日,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人民法院在该区龙门乡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被告人吴某某犯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

2023年全国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4万余件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记者罗沙、齐琪)记者22日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2023年全国法院新收一审、二审、申请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4万余件,审结数量与新收数量基本持平,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在最高法举行的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人民法院加强科技创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