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让公平正义“看得见”,让“法结”“心结”同步解

ysctx8个月前 (11-01)法治资讯163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卢越

某建材公司向某市政府申请为公司拟建设工程项目制定产能置换方案,未获批准和书面答复而提起行政诉讼。经法院一审、二审、再审,该公司向检察机关申请检察监督。

检察机关通过大量调查核实工作和召开听证会,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及时修改或废止与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不符的文件,建议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这是记者日前在广西开展“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巡礼·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集中采访活动中了解到的。

“对于产能置换方案的制定主体应该是谁,地方文件和国家某部文件规定有相冲突之处。”该案承办检察官告诉记者,国家某部文件规定的主体为“新(改、扩)建项目企业”,而政府印发的相关通知文件规定的主体为“项目所在地设区市人民政府”。

“该企业基于地方文件的规定,要求某市政府为其制定产能置换方案,由此引发本案纠纷。”检察官说,此外,某市政府在拒绝该企业这一申请时,未告知其诉权和起诉期限。

为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最高检行政检察厅联合争议地的自治区、市、区检察院,开展公开听证。人民监督员黄志文律师参与了听证,感触颇深。“四级检察机关上下联动一体履职召开听证会,并邀请政府机关多个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以案释法,促进了政府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他说,“人大代表、法学专家现场发表意见,既保证了听证意见更加专业、权威,也让双方当事人切切实实感受到公平公正。”

制发检察建议后,相关单位及时整改落实,政府废止与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不符的文件。

通过检察监督,促进严格执法,提升文件制定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这是广西检察机关聚焦突出问题、助推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2020年以来,广西检察机关聚焦为大局服务,强化履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行政诉讼监督,倒逼行政机关对执法工作进行“全面体检”及整治,修改、废止与上位法冲突的内部管理文件。针对办案中发现的深层次、普遍性治理问题,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662份,推动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风险。

经过梧州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监督,陆某终于拿回了137亩林地的使用权,他专门寄来感谢信表达感激之情。广西检察机关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深入践行为人民司法,高质效履职纾解群众急难愁盼。陆某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在陆某的这起林权纠纷中,梧州市人民检察院加强调查核实、精细审查,杜绝“坐堂办案”“书面办案”,召开公开听证。对该案进行全面、客观审查后,梧州市人民检察院向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向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抗诉意见,并作出再审行政裁定书,支持改判,陆某名下137亩山林使用权“失而复得”。

梧州藤县检察院与相关行政机关衔接联动,为3000多名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保障“辛苦钱”一分不少;防城港、钦州、百色、来宾等市检察院开展婚姻登记领域小专项活动,有效保障婚姻法律法规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依法实施;扎实开展检察听证工作,让当事人把事说清、听证员把理阐明、检察官把法讲透,让公平正义“看得见”,让“法结”“心结”同步解……

近年来,广西检察机关聚焦就业、教育、社保等重点民生领域,以及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定群体权益保护,全区检察机关共办理涉民生民利行政检察监督案件5751件。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延边刑事律师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ncda.com/?id=452

“广西:让公平正义“看得见”,让“法结”“心结”同步解” 的相关文章

2023年市场监管部门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12496件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万静 近日,全国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座谈会暨守护行动部署推进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会议总结2023年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和守护行动。 记者从此次会议获悉,2023年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攻坚克难、担当作为、锐意进取,推动价格监...

最高检印发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典型案例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凡超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一批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典型案例,并通知要求各地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民事检察职能,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不断加大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力度,切实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这8起案件分别是内蒙...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养老服务民事纠纷典型案例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尊老、敬老、养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8亿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

去年以来法律援助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硕果盈枝

法治日报记者 蔡长春不断扩大援助范围,畅通法律援助申请渠道,简化审查程序,提高办案质效,打通法律援助服务“最后一公里”。积极推动法律援助申请“域内通办”“跨域协办”,为农民工架起一条跨域申请的“快速路”,跑出法援惠民“加速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亿万民生福祉,关乎社会公平正义...

遭遇校园欺凌,如何有理有利应对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景韵润●“让旁观者不再旁观”对学生欺凌问题的缓解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要引导学生敢出手、能出手,更要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出手,要教育引导学生在确保自己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及时向老师、学校反映●受害者要及时、全面地保留各种证据,以便后续对欺凌事件的有效处理,包括拍照摄像及时记录伤...

非全日制用工,如何避免走入误区?

非全日制用工是一种灵活用工的模式。既降低了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也能促进就业。但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用工存在一些误区。走出这些误区,有助于维护双方合法权益。误区一全日制用工却签订非全日制劳动合同个别用人单位自作聪明,将本应与员工签订的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随意改为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在裁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