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确定141家不预先收费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

ysctx1年前 (2024-02-14)法治资讯204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司法部全面加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制度建设、质量建设、队伍建设,加大监管力度,不断提高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截至2023年底,全国经司法行政机关登记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287家,鉴定人5098名,自2015年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纳入统一登记管理范围以来办理案件10万余件,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执法司法活动提供了重要证据支撑。

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对于打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资源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行为,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检察机关充分履行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检察职责,办理了大量相关案件,为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作出了积极贡献。工作实践中,部分检察机关反映,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在委托阶段收取费用造成办案经费压力较大,不利于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为解决该问题,司法部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9年建立了不预先收费鉴定制度,引导鉴定机构先提供鉴定服务,后收取鉴定费用,并确定了58家不预先收费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有效缓解检察机关经费压力。四年多来,58家机构认真落实不预先收费鉴定制度,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主动采取先鉴定后收费模式,为检察机关办案提供帮助,不预先收费鉴定制度价值越来越得到认同。 

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的持续增长,检察机关鉴定需求不断增加。为巩固和深化不预先收费制度成果,适应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新情况、新要求,2023年,司法部对不预先收费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开展评估、调整、补充,确定了141家不预先收费的机构。这些机构大多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发起设立,执业范围涵盖《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全部7大类47个鉴定分领域,分布于全国29个省(区、市),能够更好地为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提供鉴定服务。

下一步,司法部将加强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协作,充分发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职能作用,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延边刑事律师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ncda.com/?id=16

“司法部确定141家不预先收费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 的相关文章

去年以来法律援助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硕果盈枝

法治日报记者 蔡长春不断扩大援助范围,畅通法律援助申请渠道,简化审查程序,提高办案质效,打通法律援助服务“最后一公里”。积极推动法律援助申请“域内通办”“跨域协办”,为农民工架起一条跨域申请的“快速路”,跑出法援惠民“加速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亿万民生福祉,关乎社会公平正义...

非全日制用工,如何避免走入误区?

非全日制用工是一种灵活用工的模式。既降低了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也能促进就业。但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用工存在一些误区。走出这些误区,有助于维护双方合法权益。误区一全日制用工却签订非全日制劳动合同个别用人单位自作聪明,将本应与员工签订的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随意改为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在裁审实践...

司法救助“三变”提质效解决当事人急难愁盼

辽宁日报讯(记者徐鑫)营口市站前区人民检察院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司法救助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等专项活动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和检察自觉,将司法救助工作贯穿检察工作的始终。变“案后因访救助”为“案中同步救助”。站前区检察院构建以...

最高检:重点打击侵犯民企合法权益的涉黑恶势力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卢越近日,最高检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从7个方面对2024年检察机关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对不断提高扫黑除恶的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提出明确要求。“检察护企”和“检护民生”是最高检今年部署的两个专项行动。最高检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指出,要加强重点...

四川首例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实现直接结算

四川日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唐子晴)4月1日,全国131个试点城市启动为期一年的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工作。当天,家住成都市锦江区的重庆市大足区玉龙煤矿退休工伤职工兰先生,在四川省康复医院办理了备案和刷卡就医手续,成为我省第一例享受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员。兰先生今年66岁,患职...

谨慎点击陌生链接 海口又有人改签机票被骗14万余元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4月7日消息(记者 李波)日前,记者对海口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公开的部分真实案例进行了报道。其中一名群众接到冒充航空公司工作人员的骗子打来的电话,被其以改签机票的名义诱导点击下载了视频共享软件,泄露了个人信息,当场被骗走19万余元。4月6日,有人相信编造出的相似谎言再次上当,被骗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