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二人制售假酒,以次充好获刑罚金

ysctx2周前 (06-23)法治资讯35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 本报通讯员 曹国忠 李娟

  “名酒好卖,价格又高,我只是用同类型的酒以次充好,原想着大不了被罚点款,没想到被判有期徒刑3年,又被处罚金12.2万元,还把我父亲牵连进来。这个教训太深刻了。”近日,接到河南省遂平县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书时,胡某悔不当初。

  见酱香酒畅销,2022年底,胡某从他人处购买某品牌高档酱香酒的酒瓶、包装盒、包装箱,然后买来同类型的低档酒偷梁换柱,以次充好加工制作成假冒某品牌酒进行网上销售。其父胡某兵协助其从事打包、发货等工作。

  2024年1月5日,公安机关在某快递服务点将胡某抓获,现场查扣某品牌酒12件,随后又从其家中现场查扣假冒名酒酒瓶、包装盒等包装材料13件。经查,胡某非法经营数额共计242523.6元,经鉴定,所查扣的品牌酒均系假冒产品。

  公诉机关指控认为,被告人胡某、胡某兵伙同他人,未经注册商标权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特别严重,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本案为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过程中,被告人胡某是主犯,被告人胡某兵是从犯,并认定两人具有认罪认罚的从轻处罚情节。

  法院审理认为,胡某和胡某兵到案后均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系坦白,依法可从轻处罚。胡某、胡某兵均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依法可从宽处理。根据其二人犯罪事实、情节、危害后果及悔罪态度,依照刑法相关规定,依法分别以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被告人胡某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12.2万元,判处胡某兵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对扣押在案的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用于制造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原材料及工具予以没收。

  制假售假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知名白酒的注册商标是企业的重要知识产权,是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载体,起到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作用,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蕴含巨大的经济价值。”主审法官李冰解释。本案中,胡某父子购买名酒酒瓶、包装盒等包装材料,加工制作假冒品牌白酒对外销售,知假售假,情节特别严重,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胡某父子把低档白酒装入高价品牌酒瓶中进行销售,以假乱真,牟取暴利,对消费者造成误导,花费高价却最终购买到低质的产品。

  李冰说,对商标专用权的侵害,有的表现为生产或制造假冒商标,有的表现为销售假冒商标,这些都无一例外地侵害了注册商标的专用权,而且销售明知是假冒商标的商品,在客观上使得大量的伪、劣、次产品流入市场,对名优产品及其他同类产品造成冲击,使消费者难辨真伪、上当受骗,严重的还会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针对此案,李冰说,当前,刑法对制假售假的行为打击力度是非常大的。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明确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罚金数额的认定上,我们按照非法经营数额的50%以上一倍以下进行确定,最终确定对胡某并处罚金12.2万元。”李冰说,“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不仅侵害了商标权利人的商标权益,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尤其像白酒这样的食品类商品,对消费者切身利益危害更大。”

  李冰提醒,消费者要在生活中通过以下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是通过官方渠道购买。当前,线上销售模式逐渐成为消费者购物的主流方式,由于在朋友圈、电商平台中的违法销售行为更具隐秘性,消费者可选择大型连锁商超、电商旗舰平台消费,并保留好购买凭证。

  二是多方对比产品质量。消费者可通过横向比较不同品牌或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产品特点、性能、质量,必要时可要求商家提供质检等证明材料,以此来保障自己的权益。

  三是售后及时维权索赔。如果买到假冒产品,消费者首先可尝试与经营者协商解决,或申请第三方平台介入调解,亦可向相关管理部门投诉举报或提起民事诉讼。在涉及较大数量或较大金额的情况下,可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阅读剩余的13%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延边刑事律师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ncda.com/?id=912

“父子二人制售假酒,以次充好获刑罚金” 的相关文章

鸡鸭“偷吃”掉邻居28亩黄豆苗,如何赔偿?

28亩黄豆苗刚长出来几天,就被邻居家养殖的鸡鸭咬坏了。经济损失如何赔偿?赔多少合理?近日,江苏省启东市人民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酌情支持被告赔偿受害人陈某经济损失1.5万元。  陈某系某村承租土地种植黄豆的经营户。2021年7月6日,吴某委托王某饲养的鸡鸭将陈某种植的黄豆苗咬坏,经测量达28亩,造成黄...

广东高院终审宣判首例涉数据抓取交易不正当竞争案

近日,国内首例非法调用服务器API接口获取数据予以交易转卖案尘埃落定。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微梦公司诉广州简亦迅公司及深圳分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二审公开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微梦公司诉请赔偿经济损失2000万元及维权合理费用。  法院经审理查明,简亦迅公司非法调用微博服务器向用户端传输数据的API...

去年以来法律援助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硕果盈枝

法治日报记者 蔡长春不断扩大援助范围,畅通法律援助申请渠道,简化审查程序,提高办案质效,打通法律援助服务“最后一公里”。积极推动法律援助申请“域内通办”“跨域协办”,为农民工架起一条跨域申请的“快速路”,跑出法援惠民“加速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亿万民生福祉,关乎社会公平正义...

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助力农民工安“薪”不忧“酬”

法治日报北京2月26日讯(记者赵婕)去年以来,司法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薪暖农民工”“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重点,深入开展“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活动,有效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据统计,2023年,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8万件,为54万名农民工...

非全日制用工,如何避免走入误区?

非全日制用工是一种灵活用工的模式。既降低了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也能促进就业。但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用工存在一些误区。走出这些误区,有助于维护双方合法权益。误区一全日制用工却签订非全日制劳动合同个别用人单位自作聪明,将本应与员工签订的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随意改为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在裁审实践...

青海妇女儿童维权关爱服务取得新成效

青海日报讯(记者 陈晨)2月28日,记者从省妇联十三届七次执委会议上获悉,过去一年青海省妇联聚焦妇女儿童急难愁盼,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促进妇女儿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推动出台《青海省反家庭暴力条例》,《青海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列入立法规划。在2023年创建省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