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信息不及时等导致合同失效,“沉睡”的保单如何唤醒?

ysctx12个月前 (07-19)法治资讯126

于变更信息不及时、保单被遗忘等多种原因,有不少保单成为“睡眠保单”。“睡眠保单”影响保险利益、带来资金闲置风险。近期,各地纷纷行动,开展“睡眠保单”清理专项工作。专家建议,利用金融科技赋能“睡眠保单”的追踪,实现常态化唤醒。

保单不知被放到何处,遗忘已久;搬家或更换手机号,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失联”,保单效力被迫中止;老人购买年金险,去世后,儿女对保单毫不知情……在生活中,这些保单未生效的情况时有发生。

近期,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印发通知,要求加快制定人身险“睡眠保单”清理专项工作方案,督促人身险机构启动专项溯源排查,制定风险应对预案,完善技术手段实现批量推送,全面提升“睡眠保单”唤醒效率。

业内人士提醒,“睡眠保单”存在较大风险,消费者应定期检查保单状态,及时更新个人信息、领取相关权益,避免保单“睡眠”状态下带来的多重损失。

“睡眠保单”存两方面风险

“没想到保单忘了这么多年,还能收到满期金!”近日,来自郑州的赵先生和家人意外地收到了一笔来自某保险公司的满期金。赵先生介绍,自己在2005年购买了一款保险产品,投保时一次性交付3.2万元。因年久遗忘,10年满期后赵先生一直没有领取满期金,因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发生变化,保险公司经多方联系核实,才终于将这笔满期金送到他的家中。

调查显示,由于消费者变更信息不及时、保单被遗忘等多种原因,有不少保单进入“睡眠”状态,成为“睡眠保单”。对此,新华保险河南分公司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刘燕华解释说,“睡眠保单”不仅仅包括被遗忘的保单,还包括被忽视而未领取现金价值的保单。

“‘睡眠保单’对消费者意味着保障空窗及资金闲置,存在诸多风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来说,一方面,人身保险合同效力终止或中止后,可能导致消费者无法理赔,影响其保险保障利益。另一方面,“睡眠保单”会给消费者带来资金收益等方面的损失。生存和满期给付责任的保单到期后,消费者未按保险合同约定时间领取的,保险金将会一直“睡”在账户上,带来资金闲置风险。

专项行动清理“睡眠保单”

“虽然保单存在生存金、满期金或赔偿金时,保险公司会通过短信、电话、信件、上门亲访等方式通知消费者,但可能由于联系方式变化以及银行账号信息变更后,消费者未同步跟保险公司沟通,使得保险金发放失败。”刘燕华说。

去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人身保险“睡眠保单”清理专项工作。各地纷纷行动,唤醒“睡眠保单”。

在河南,银行保险机构通过多种举措来唤醒“睡眠保单”和激活“沉睡账户”。如主动提醒提示、推广查询平台和线上查询渠道等。连日来,河南组织开展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与人身保险“睡眠保单”清理专项工作,已激活“沉睡账户”43万余户,唤醒“睡眠保单”达到5.71万余单。

同时,各银行保险机构逐渐推动建立长效机制,防止类似保单滚动新增。以新华保险河南分公司为例,通过成立专项工作组、制定专项清理方案、下发专项清理工具、发送专项提醒短信、电话回访客户等系列工具,主动提醒联系“睡眠保单”客户。

在广东,当地联合消保中心为消费者提供62家人身险主体的“睡眠保单”线上查询途径,畅通官方网站、官微、APP等业务查询和办理渠道,实现“睡眠保单”一站式查询;重庆市辖内人身保险公司完成有效提醒的保单共68.82万件,涉及保险金(现金价值)19.45亿元;广西建立健全“睡眠保单”定期清理工作机制,防止“睡眠保单”新增……

对“睡眠保单”实施常态化唤醒

清理“睡眠保单”势在必行,但这项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有保险行业人士表示,在处理“睡眠保单”时,由于客户变更联系方式或未及时更新个人信息,保险公司难以联系到部分客户,增加了清理工作的难度。

“消费者购买保险后应定期检查保单状态,及时更新个人信息和领取相关权益,以避免保单‘睡眠’带来的损失和风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做好保单检视,定期对购买的保单进行整理,并根据家庭成员风险责任的变动以及家庭财务状况的变动,及时对保障做出适当的调整;同时建立专门的家庭资产(含保险)明细册,做好保单管理,定期进行补充完善。

有专家认为,“睡眠保单”的清理,除了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保单查询系统,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要求保险公司将提醒投保人工作前置。与此同时,各保险公司应利用金融科技赋能“睡眠保单”的追踪,利用大数据系统对所有保单进行定期检查,实现常态化唤醒。

为避免出现更多的“睡眠保单”,多家保险公司和银行已为客户推出定期保单提醒和检视服务,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等特殊群体消费者,主动提供上门服务,确保每一份权益和保障落到实处,提升金融服务温度。

来源:工人日报

阅读剩余的3%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延边刑事律师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ncda.com/?id=278

“变更信息不及时等导致合同失效,“沉睡”的保单如何唤醒?” 的相关文章

最高法发布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典型案例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昊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饲养犬只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但由于部分犬只饲养人和管理人缺乏文明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对犬只疏于管理,造成犬只伤人事件时有发生。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6件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典型案例。典型案例的发布旨在引导广大群众依法文明饲养动...

鸡鸭“偷吃”掉邻居28亩黄豆苗,如何赔偿?

28亩黄豆苗刚长出来几天,就被邻居家养殖的鸡鸭咬坏了。经济损失如何赔偿?赔多少合理?近日,江苏省启东市人民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酌情支持被告赔偿受害人陈某经济损失1.5万元。  陈某系某村承租土地种植黄豆的经营户。2021年7月6日,吴某委托王某饲养的鸡鸭将陈某种植的黄豆苗咬坏,经测量达28亩,造成黄...

人民法院案例库今天正式上线 入库案例有何标准?

人民法院案例库今天正式上线 入库案例有何标准?

今天(27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人民法院案例库是什么?入库案例有何标准?案例库上线后,裁判文书网会被取代吗?人民法院案例库今天正式上线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处负责人 贾玉慧:社会公众登录以后,进入人民法院案例库,就会看到这样一个页面。入库案例主要...

发售不具艺术、收藏价值的数字藏品骗人投资

人民法院报讯(记者 李倩 通讯员 周芝芳)以虚构价值、承诺保价回购等方式公开发售不具有艺术、收藏价值的数字藏品,通过雇佣水军、操控账户炒作市场热度,骗取用户资金。近日,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涉数字藏品诈骗案,依法判决被告人陈某构成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2022年6月,陈某...

司法救助“三变”提质效解决当事人急难愁盼

辽宁日报讯(记者徐鑫)营口市站前区人民检察院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司法救助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等专项活动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和检察自觉,将司法救助工作贯穿检察工作的始终。变“案后因访救助”为“案中同步救助”。站前区检察院构建以...

检察机关2023年办理房屋租赁类监督案件1000余件

检察日报北京3月4日电(记者崔晓丽)记者今天从最高人民检察院了解到,2023年,检察机关共办理房屋租赁类监督案件1000余件,有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房屋租赁市场规范稳定健康发展。据悉,检察机关通过办案发现,房屋租赁市场一些普遍性问题应重点关注:一是租金约定不明易引发争议。部分出租人与承租人对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