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法院公开审理11人团伙组织驾考作弊案

ysctx3个月前 (04-21)法治资讯58

"科目一题目记不住?我们有年纪大记忆差专属方案""交3000元办违章,包你跨省考试"

"全程托管,稳过有保障",这样的"好事"你信吗?近日,湘潭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一起组织驾考作弊案,犯罪团伙利用短视频平台招揽考生,通过伪造违章记录、使用高科技作弊设备等方式帮助近90名考生作弊,57名非法获证。

案情回顾:一场考试牵出作弊产业链

2024年夏天,某驾校科目一考场内,监考老师发现60岁考生老马(化名)举止异常。经检查,其衣领纽扣竟暗藏微型摄像头!公安机关顺藤摸瓜,一个横跨多省的驾考作弊团伙浮出水面。

1.短视频精准捕猎

"刷题好几天还是记不住,对方说交钱就能过……"面对警察,60岁的老马搓着满是裂口的手掌,声音发颤。这位因交通事故被吊销驾照的老汉,刷短视频时被骗子的话术精准击中。据悉,郭某、陶某等人在抖音、微信搭建了"驾考速通"账号矩阵,用"老年特供方案""闭眼过理论考"等话术,配上摆拍的学员领证视频,专门锁定两类考生:科目一考了多次不过的"回炉学员"、想拿摩托车驾照的中老年人——这些群体往往因年龄大、文化低被困在理论考试关。

为扩大生意,他们招揽李某、洪某等代理全国拉客。明知郭某团伙用作弊设备帮考,李某等人仍把老马等外地考生"输送"到作弊考场。

2.工业化舞弊流水线

老马被抓时,考场外的“作弊指挥车”受到信号干扰突然静默。这条工业化工业化舞弊流水线链条终于浮出水面。这条驾考作弊"全产业链"精密分工:段某勾结蔡某伪造本省交通违法记录(外省考生需本地违法记录方可参考),为外地考生违规获取考试资格;张某打点考场关系,熊某以驾校负责人身份协助"微波"作弊设备(含微型摄像头、骨传导耳机)过检;郭某、陶某考前突击培训设备操作;考试期间,陶某等人在"移动指挥车"内通过"微波"设备实时传答案,连点击选项都远程指导。

3.明码标价的“包过费”

犯罪团伙通过分层收费模式非法牟利:科目一考试收取"开单费"3000元、培训费500元及通过后6000元考试费;摩托车驾照按年龄分档收费(60岁以下3500元,以上4500元)。针对外省考生额外加收食宿交通费。该团伙通过虚开300余条交通违章记录,组织近90名外省考生作弊,最终57人非法获证,涉案金额达数十万元。

法院庭审:4月18日,湘潭县法院刑庭公开开庭审理了被告人郭某、张某等 11人组织考试作弊罪一案,被告人来自四川、河南、安徽、广东等地。

庭审中,控辩双方就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了举证、质证,并对案件的事实、证据及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法庭辩论。各被告人均当庭表示自愿认罪认罚,该案将择期宣判。

法官说法:驾考作弊不仅扰乱正常考试秩序,更会埋下严重交通安全隐患。本案中,犯罪团伙利用部分中老年考生记忆力减退、文化程度不高等特点精准下套,其行为已触犯《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涉嫌组织考试作弊罪。法官提醒广大考生:

严守法律底线:任何形式的考试作弊都将承担法律责任,已通过作弊手段取得的驾驶证将被依法撤销,考生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警惕"包过"陷阱:正规驾考无捷径可走,所谓"高科技设备""内部关系"都是诈骗话术,中老年群体更应通过驾校正规培训备考。

守护交通安全:理论考试是安全驾驶的第一道防线,若因作弊蒙混过关,未来可能因交规知识缺失酿成事故,最终害人害己。

法条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  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来源:湘潭县人民法院
阅读剩余的6%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延边刑事律师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ncda.com/?id=752

“湘潭县法院公开审理11人团伙组织驾考作弊案” 的相关文章

网约车免费搭乘亲属发生交通事故,能否以“旅客”身份主张赔偿?

近日,湖南省沅陵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公路旅客运输合同纠纷,判决第三人向某赔偿原告峰某各项经济损失共计59739.77元,第三人某汽车服务公司对前述款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以上59739.77元款项由被告某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理赔支付。  向某自有一辆小型客车,为从事网约车服务挂靠在第三人某汽车服务公司名下...

遭遇校园欺凌,如何有理有利应对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景韵润●“让旁观者不再旁观”对学生欺凌问题的缓解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要引导学生敢出手、能出手,更要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出手,要教育引导学生在确保自己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及时向老师、学校反映●受害者要及时、全面地保留各种证据,以便后续对欺凌事件的有效处理,包括拍照摄像及时记录伤...

发售不具艺术、收藏价值的数字藏品骗人投资

人民法院报讯(记者 李倩 通讯员 周芝芳)以虚构价值、承诺保价回购等方式公开发售不具有艺术、收藏价值的数字藏品,通过雇佣水军、操控账户炒作市场热度,骗取用户资金。近日,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涉数字藏品诈骗案,依法判决被告人陈某构成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2022年6月,陈某...

宁夏首起非法经营电子烟案件公开审理 涉案金额270余万

宁夏首起非法经营电子烟案件公开审理 涉案金额270余万

 中新网银川2月28日电 (记者 杨迪)记者28日从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获悉,日前,该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贩卖电子烟刑事案件,这也是宁夏首起非法经营电子烟刑事案件。庭审现场。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 供图  为规范电子烟管理,2022年10月1日《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根据该规定必须在取得相应...

花10万买的数字藏品成了“废品”

法治日报记者 王春 通讯员 吕佳慧10万元打了水漂!来自浙江的孙先生近日回忆自己购买数字藏品的经历时懊悔不已:他从去年开始陆续投入10万元购买数字藏品,但因为平台强制置换,他的数字藏品都变成“质押卡”(一种发行量很大但价值很低的图片藏品,通常用于合成价值更高的数字藏品,无法正常交易),“相...

“鲜花+现金”礼盒暗藏消费套现陷阱

法治日报记者 黄 辉 周孝清 通讯员 熊铭沛 吴维兵花店老板接到“大订单”,神秘客人花重金预订“鲜花+现金”礼盒,看上去是不是十分浪漫?殊不知,这背后隐藏着一种消费套现陷阱。《法治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诈骗分子这种做法已致江西多名花店老板卷入洗钱案,银行卡因涉案被冻结。近日,江西省永新县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