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过失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根据《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
一起特大制售盗版少儿图书案
“书本不但纸张粗糙,印刷也不清晰,细闻起来还有一股刺鼻的味道。”网购图书给孩子阅读,却发现图书粗制滥造,周女士愤而向文化部门举报。原来,在这本盗版图书的背后,竟隐藏着一个庞大的“造假售假团伙”。日前,这起由中宣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六部门联合督办的特大侵犯少儿读物著作权案经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法院...
首例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2021年12月至2022年9月,被告人陈某、李某、杨某、孙某、仇某父子等六人,为节省处置危险废物铝灰的费用,明知被告人刘某、皮某没有办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仍多次将收集和生产的危险废物铝灰97车约2905吨,交由被告人刘某、皮某处置。 被告人刘某联系货运司机将危险废物铝灰中的86车约2580吨...
用“野味”招揽顾客 一餐馆老板获刑
近日,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了一起非法收购陆生野生动物案,以非法收购陆生野生动物罪判处被告人谢某拘役六个月,缓刑一年。 经审理查明,被告人谢某在井冈山经营了一家餐馆,2022年以来,为获取高额利润,多次向文某(另案处理)购买麂子、野兔、果子狸、野生竹鼠等陆生野生动物进行加工后,出售给顾...
非法猎捕、出售野生蟾蜍 山东两被告人破坏生态环境获刑
近日,山东省莱西市人民法院巡回审理一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二被告人因非法猎捕、出售815只野生蟾蜍获刑。当地村支书、网格员及村民50余人旁听庭审。 被告人于某、王某在2019年至2022年期间,先后多次进行非法猎捕野生蛙和蝌蚪的活动。于某将非法猎捕的野生蛙和蝌蚪养大后送至展某英和于某义家中,并...
- 标签列表
- 最近发表
-
- 某科技公司等单位、贺某某等人污染环境案——依法严惩跨省倾倒危险废物严重污染黑土地犯罪行为
- 李某某等人非法采矿案——假借清淤等名义盗采泥炭土的行为构成非法采矿罪
- 刘某某非法占用农用地案——在耕地内大量盗挖黑土的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
- 入库参考案例:网络直播流量造假行为的定性
- 入库参考案例:盗刷信用卡后接收套现款项不重复认定为“自洗钱”
- 最高法:人民法院案例库收录案例数量突破5000件
- 国家移民管理局:上半年共侦办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案件6914起
- 名为“分期付款”实为“分期贷款” 3类虚假诱导套路要注意
- 网购“售后理赔”藏陷阱 新型诈骗引流手段如何让退货变“入坑”?
- 公安部公布5起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