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发病返家后猝死,是否算工伤

ysctx1年前 (2024-06-17)案例分析178

检察日报记者 刘亭亭 通讯员 吴经军 刘莹

五旬工人胸闷难受向单位请假,到家后病情加剧,抢救无效死亡,前后不过1小时。这究竟算不算工伤?

这是一起可称为“极端”情形的工伤认定案件,相关部门适用法律不一致,历经法院3次审理,争议持续4年。最终,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坚持“三个善于”,依法成功抗诉,法院重审,人社部门重新认定为工伤,当事人最终获得应享有的工伤保险待遇。

猝死前一天因身体不适请假就医

工作了36年的老李是内蒙古某公司的一名安全员。2020年7月28日上午,老李在单位上班时感觉身体不适,请假就医,服用药物后症状缓解,便返岗工作。当天下午,老李再度感到不适,项目经理便让其请假回家休息。

其实,老李在医院时医生就建议他住院治疗,但因公司次日有一场安全员复审换证培训考试,老李便回绝了——因岗位性质特殊,如果考试不通过,就意味着老李不能再担任安全员。

也正是这个决定,让老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7月29日,就在考试过程中,老李胸闷难受,但他坚持到16时30分考完试后,才在同事陪同下回家。到家后的老李病情加剧,昏迷倒地,其妻子薛女士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当天17时30分,急救车到达,现场诊断老李为猝死。

突如其来的变故瞬间让这个三口之家跌入深渊。

料理完老李后事,老李之子小李与薛女士向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称“市人社局”)申请为老李认定工伤。市人社局认为,老李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下称《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视同工伤情形,遂不予认定。

这对母子便向该市某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一审认定,老李的情况属于视同工伤情形,判决撤销市人社局不予认定工伤决定,责令其限期重新作出决定。

对于这个结果,市人社局不服,提出上诉。法院二审认定,老李不属于视同工伤情形,判决撤销一审判决。

薛女士母子的诉讼请求被驳回后,向内蒙古自治区高级法院申请再审,亦被驳回。面对这个结果,母子二人再度陷入绝望,于是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某市检察院依法受理该案,并向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提请抗诉。

检察机关抗诉成功,法院再审改判

对于视同工伤应当具备的条件,《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明确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检察机关经全面审查案卷材料,一一询问老李的同事和家属,并咨询相关专家及行政机关意见后,给出了明确的法律监督意见:老李系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且其死亡时间距离首次身体不适去医疗机构诊断的时间未超过48小时,符合“死亡或者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情形。老李胸闷难受、发病直至猝死的过程存在连续性,因对病情的严重性没有作出准确判断,选择回家休息,合乎普通劳动者的自救选择与日常情理。

“在没有其他证据证明死亡结果发生可能存在其他原因的情况下,若仅以老李存在回家的行为为由,就拒绝工伤认定,事实上限缩了《条例》规定的适用条件,有悖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的立法目的。”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

2023年2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向自治区高级法院提出抗诉。同年12月29日,自治区高级法院采纳抗诉意见,再审判决撤销二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

对于该案的办理,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永君非常挂心,并在列席自治区高级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时,就本案争议焦点发表了意见。在他看来,工伤认定类案件在办理中不能搞“一刀切”,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充分理解立法本意。对于老李发病时在工作岗位、发病急且有死亡后果的情形,应当认定为工伤,从而让执法司法更人性化,更加贴近立法本意。

“我们办案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还要善于从具体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法治精神,善于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切实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贯彻到检察办案全过程各环节。”李永君强调。

两级检察院跟进监督,实质性化解争议

法院再审判决生效,行政机关是否认同?监督申请人能否拿到老李应享有的工伤保险待遇?

对此,两级检察院继续跟进该案后续处理,再审判决生效后立即与市人社局召开座谈会,以该案为切入口,就《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的理解和适用展开深入探讨,并达成共识。

今年2月29日,市人社局重新作出认定老李死亡为视同工伤的决定。

“这份《工伤认定书》,我们娘俩等了4年,终于为老李讨回了公道。”薛女士激动万分。

“办理工伤认定类行政诉讼监督案件,对行政机关不当限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适用范围,生效裁判未予纠正的,检察院应当通过提出抗诉等方式予以监督纠正。”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行政检察部主任孙璐怡说,老李的情况在实践中确实属于比较极端的情形,这是产生争议的重要原因。该案成功抗诉改判,对正确理解“工作岗位突发疾病”以及工作时发病返家后死亡是否可认定工伤这一争议问题的解决,具有参考意义。不过,孙璐怡也指出,其他相似但并不完全一致的工伤认定案,还要根据具体情形具体分析,不可机械套用本案。

“这起案件是我们办理工伤认定类生效行政裁判监督的一起非常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件。”李永君表示,生效行政裁判监督作为行政诉讼监督的“重中之重”,办理此类案件要立足行政检察既监督法院公正司法又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职能,将“三个善于”融入办案全过程,发挥好纠偏的作用,维护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今年5月20日,薛女士与小李顺利足额领到了老李的工伤保险待遇,并迫不及待打电话告诉了检察官:“感谢检察院,在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把我们拉了出来,对老李也算一个交代。”

来源:检察日报

阅读剩余的6%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延边刑事律师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ncda.com/?id=214

“工作时发病返家后猝死,是否算工伤” 的相关文章

运动主题公园玩滑梯滑成颈椎半脱位 谁担责?

日前,岳阳楼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因滑梯玩乐致颈椎扭伤的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纠纷案,原告诉称被告未尽安保义务应赔偿,被告却说原告“自甘风险”有过错。法院最终酌情判决被告体育公司承担70%的责任,原告彭某某自行承担30%的责任。经审理查明,2022年9月,彭某某与家人前往岳阳某体育公司经营的运动主题公园游...

汉中汉台区法院公开审理一起涉挪用资金、职务侵占、挪用公款罪案

汉中汉台区法院公开审理一起涉挪用资金、职务侵占、挪用公款罪案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被告人刘某军挪用资金、职务侵占、挪用公款罪一案,并当庭宣判,被告人刘某军犯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挪用公款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00元;并向被告人刘某军追缴涉案资金3597173元。  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被...

300万理财仅剩5万,银行有责任吗?

不少人会选择购买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但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一男子花300万元购买理财产品,但最后清盘时账户只剩下5万余元。近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法院最终判决某银行对原告损失承担65%的责任,原告自行承担35%。2017年4月27日,原告谢某经某银行工作人员...

公司以业绩不达标降职降薪合法吗?

【案情介绍】2018年4月,李某入职某软件公司(下称软件公司)担任产品经理,双方签订了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李某工资标准为税前1.4万元/月,公司按岗位考核标准对李某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公司可根据李某的考核结果及工作年限、奖惩记录、岗位变化等调整李某的薪资标准,但不可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同时...

泄露用人单位商业秘密被解雇 公司应否支付赔偿金?

云南法制报记者 吴怡近日,省高院与省人社厅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12起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这些争议案件不仅涉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关系到企业正常运行和社会稳定,本报选择其中3个刊登。案例一 培训学校未提交处罚扣款证据返还被处罚工资【案情】 朱某于2018年2月入职某培训学校工作,双方订立书面劳...

男子酒驾身亡,同饮者共赔近15万元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小功 通讯员 何美琳 蔡莉海南海口一男子王帅因酒后驾车不幸身亡,其家属将事故当晚与王帅同饮的5位朋友告上法庭。近日,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对这一起因酒驾身亡导致的生命权纠纷案件进行宣判,判决5名同饮者共赔偿近15万元。2021年11月25日21时许,王帅和朋友前往海口市某酒吧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