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老板”骗装修款、“有关系”可“捞人” 两“戏精”终获刑

ysctx4个月前 (03-19)案例分析100

看似逼真的聊天对话,背后竟是一人在操纵全局,摇身一变成为“老板”的目的,居然是想要套取装修资金。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人民法院审结了2起诈骗案件,吴某等2名被告人分别获刑。

  假扮“老板”,以装修之名哄骗签合同

  2023年11月23日,被告人吴某在微信朋友圈得知被害人向某要装修两套房屋后,便谎称自己是石材厂经营者,以可以提供低价装修材料帮向某装修房屋为由,于2023年12月1日与向某签订合同,承揽房屋装修工程,先后骗取向某装修预付款3.95万元,用于偿还个人债务与支付生活开销。

  法院认为,被告人吴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自己是石材厂经营者的身份与被害人签订合同,骗取对方预付款3.95万元,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合同诈骗罪。

  根据吴某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宜州区人民法院以犯合同诈骗罪判处吴某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一人分饰两角,自导自演诈骗“好处费”

  2024年4月,罗某因吸食毒品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和强制隔离戒毒,罗某妻子遂让周某(即罗某朋友)想办法从公安机关里“捞人”。

  2024年5月,周某委托被告人唐某找关系释放罗某,后唐某心生贪念,虚构其认识公安机关领导的事实,伪造其向领导打招呼释放罗某时被索取好处费的聊天记录,并将聊天记录截图发给周某,最终唐某骗取罗某妻子8000元。案发后,唐某已退还8000元给罗某妻子。

  法院认为,被告人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共计8000元,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

  根据唐某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宜州区人民法院以犯诈骗罪判处唐某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八千元。

  法官说法

  房屋装修要提高警惕,仔细甄别,谨防上当受骗。切记要遵纪守法,增强防骗意识,当心请托型诈骗,不要轻信“有关系”“能捞人”等话术,防止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以免落得人财两空。如若发现被骗要及时报警。

来源:中国法院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延边刑事律师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ncda.com/?id=682

“装“老板”骗装修款、“有关系”可“捞人” 两“戏精”终获刑” 的相关文章

汉中汉台区法院公开审理一起涉挪用资金、职务侵占、挪用公款罪案

汉中汉台区法院公开审理一起涉挪用资金、职务侵占、挪用公款罪案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被告人刘某军挪用资金、职务侵占、挪用公款罪一案,并当庭宣判,被告人刘某军犯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挪用公款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00元;并向被告人刘某军追缴涉案资金3597173元。  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被...

利用电脑远程操控窃取原公司游戏点券 两人获刑罚

 近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盗窃案,被告人洪某、张某因盗取“他人”游戏账号点券构成盗窃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和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2022年2月,洪某从被害单位衢州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离职。同年4月20日,洪某通过该公司内...

丈夫病危妻子请假照顾被公司开除 法院:属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公司支付赔偿金

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日前,江苏高院发布了2023年度江苏法院劳动人事争议十大典型案例。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其中一起案例中,一名女职工在丈夫病危时请假照顾,最终却被公司开除。后法院经过审理,认识公司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判决公司向女职工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2011年11月,钱某入职某纺...

社保代缴公司参保不及时,女职工无法享受生育保险,损失谁承担?

  生育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人单位负有法定缴纳义务。委托代缴的公司参保不及时,致女职工无法享受生育保险的损失,该由谁来承担责任?5月20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获悉这起案件。  青浦区人民法院介绍,2021年4月8日,丽丽(化名)入职安安销售公司(化名),双方签订了期限为2...

青岛男童被武术教练殴打致死案一审宣判

  6月13日上午,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张某斌等三人故意伤害案,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张某斌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人李某丁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人张某豪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禁止被告人张某斌、李某丁、张某豪从事...

网购轮胎货不对板 法院:退一赔三

云南法制报讯(记者 魏晓露 通讯员 宋桓宇)如今,网络购物已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一些不法商家却利用消费者的信任,采取欺诈、虚假宣传等手段,侵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导致产生网购纠纷。近日,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网络买卖合同纠纷。2023年3月,纪某通过某二手交易平台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