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遭诱为游戏充值,监护人可否追回?

ysctx1年前 (2024-02-22)案例分析158

未成年人擅自使用家人身份信息向网游账号连续充值25次共977.60元。近日,福建省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案件,在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告诫法定监护人应尽到监护责任。

  未成年人周某,今年12岁。在爷爷周某某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周某某的微信绑定的网站账号连续充值25次用于购买游戏币,累计充值977.60元,周某的父亲作为监护人多次向该网站公司申诉要求退还充值款,未果,原告遂提起诉讼。

  法院经审理认为,周某某使用其爷爷的手机于2023年12月9日至2023年12月27日期间向某网站公司充值20余次,虽然每次充值金额大小不一,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共计充值达977.60元,该消费行为明显与其年龄、智力不相符,亦与其家庭消费习惯不相匹配,该行为未经周某某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故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某网站公司应当予以返还;但该案中,周某某的监护人将手机随意交给其使用,未对周某某使用网络的行为尽到教育、监管义务,还将支付密码随意告知其,未尽到妥善保管好自己手机支付密码的义务,致使孩子多次进行充值,存在监护的缺失。同时,监护人在周某某首次进行充值后一定时间内对其充值行为不予注意也并未采取相应措施,放任其充值二十余次后才制止,也存在一定过错。

  结合此案实际情况,酌情考量判决由某网站承担80%的责任,由周某某承担20%的责任,周某某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由监护人承担其民事责任,逐判决某网站公司退还返还充值款782.08元。

  法官说法:

  该案是一起典型的未成年人网络充值案。未成年人在进行网络游戏时,短时间内随意充值多笔,与其年龄和智力水平不相适应,在未得到法定代理人追认的情况下,其行为应当是无效的。但是周某某监护人未能履行监护责任,且未能妥善保管自己的手机、支付宝及银行卡密码,周某某的监护人应当对周某某购买快币的民事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法院在综合考虑邹某某监护人对孩子使用其手机是否用来学习监督不力,未能完全履行监护责任,且未能妥善保管自己的手机及银行卡密码等事实后,认定周某某的监护人存在过错,酌定某网站公司承担80%左右的责任并无不当。

  此案依法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引导网络游戏公司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同时向社会公众尤其是与未成年人保护密切相关的网络平台提供方、监护人进行法制教育和正面引导。

中国法院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延边刑事律师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ncda.com/?id=93

分享给朋友:

“孩子遭诱为游戏充值,监护人可否追回?” 的相关文章

以买琴返佣金为名吸收资金2.43亿 获刑十年

近日,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被告人林某借开设琴行机会,向数十名学员及家长、社会公众吸收资金达2.43亿元,最终法院判决林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50万元,责令林某向各被害人退赔1841万余元。  林某于2014年注册成立博某琴行,以销售钢琴...

“飞单”骗取佣金,法院判决退钱并负违约责任

见习记者 王葳然 通讯员 胡明冬在商品房委托代理销售过程中,中介与开发商业务员相互串通,将自然到访客户虚构成分销商渠道到访客户骗取开发商佣金,该类行为在行业内被称作“飞单”。近期,宝山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商品房委托代理销售合同纠纷案件。对于“飞单”行为法院会如何定性?针对商品房销售市场的“飞单”乱象...

卖房人为骗财“一房七卖” 犯合同诈骗罪获刑

  购房人购房前没有做产权调查,花百余万元购买的房屋却无法过户,最终发现出卖人竟“一房七卖”!近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一房多卖”案,判决被告人黄某构成合同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和退赔违法所得。  2019年,李女士通过中介看中了黄某出售的房屋,房屋的位置和价格都让人满...

丈夫病危妻子请假照顾被公司开除 法院:属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公司支付赔偿金

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日前,江苏高院发布了2023年度江苏法院劳动人事争议十大典型案例。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其中一起案例中,一名女职工在丈夫病危时请假照顾,最终却被公司开除。后法院经过审理,认识公司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判决公司向女职工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2011年11月,钱某入职某纺...

男子酒驾身亡,同饮者共赔近15万元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小功 通讯员 何美琳 蔡莉海南海口一男子王帅因酒后驾车不幸身亡,其家属将事故当晚与王帅同饮的5位朋友告上法庭。近日,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对这一起因酒驾身亡导致的生命权纠纷案件进行宣判,判决5名同饮者共赔偿近15万元。2021年11月25日21时许,王帅和朋友前往海口市某酒吧喝酒...

当“串串房”避无可避,租房人该如何维权?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张萌近期,多地出现的“串串房”乱象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由于住房需求高涨,一些民房摇身一变成为房租翻倍的精装公寓,看似精致,实则“有毒”。精美装修、家具崭新、价格低廉的出租公寓背后,隐藏的可能是甲醛等有害物质超标的“有毒”房,这样的房屋被称为“串串房”。炒房客以低价收购旧房子或者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