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通他人打假官司讨薪,将执行款据为己有

ysctx4个月前 (04-01)案例分析99

阳春三月,江苏省扬州市的一处建筑工地上,机器隆隆,工人穿梭,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正在现场巡视的工地负责人叫住一名走路带风的瓦工赞许道:“干得不错啊,还把一班组人的干劲儿都带动起来了!”瓦工憨憨一笑,说:“咱这里管理规范,工资有保障,大伙儿自然干得开心。”见此情景,前来回访的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以下简称经开区检察院)检察官欣慰地笑了。

谁能想到,就在一年前,这个工程的总包方甲公司还被他人利用国家政策坑得焦头烂额,工人们的工资也差点儿打了水漂……

可疑的讨薪人

2023年12月7日,经开区检察院接到举报称,乙公司负责人刘某在承接甲公司分包的项目后,私吞工程款,拖欠农民工工资,还串通他人打假官司讨薪。

当时正值岁尾,“农民工讨薪”这个词立即引起了该院检察人员的高度关注,他们随即进行初步核查,发现该线索可能指向多起虚假诉讼,涉及工资款逾15万元。

“这条线索不简单!”经开区检察院立即成立办案组,两次赴甲公司,与企业法务、项目工程部门进行核实,调取了上千页的诉讼材料、监理资料,并将登记在册的工人考勤信息与诉讼中原告提供的信息一一比对。办案组发现,有12人的实际工时和工资,都远远低于起诉讨薪的数额。

同时,办案组还发现,原告张某从未出现在考勤记录里。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张某名下有多家正在经营的装修公司,与农民工的身份明显不符。与他一同起诉的其他原告,诉讼费用均由案外人朱某支付。而朱某的银行流水显示,甲公司多次向其支付工程款。

抽“总包”的油水

12人的起诉金额为何远高于实际工资金额?张某为何要假冒农民工身份?朱某又是谁?办案组分头对十余名当事人、证人同时展开调查询问。

在无法织圆的谎言面前,张某说出了真相:他与乙公司没半点关系,是受油漆班组包工头朱某的邀请,冒充了一回农民工。其他农民工原告则说,他们一直跟着朱某在各处做工,这个工程的工资早就拿到了,但朱某请他们帮忙假讨薪,并做好了一切手续,还出了诉讼费和律师费。想着以后还要跟着朱某干活,他们便听从了朱某的安排。而且在拿到执行款后,他们将款项当即悉数转给了朱某。

对此,朱某却矢口否认,当即辩解道:“我是合法合理讨薪!”办案组随即拿出农民工们向其转账执行款的截图,他顿时傻了眼,只好供出了背后的始作俑者刘某。

原来,刘某在承接甲公司分包的项目后,将甲公司支付的工程款挪作他用,导致项目完工后,部分班组的工资无法结清。30多名工人要求刘某出具欠条,并在律师的帮助下将甲公司和刘某的乙公司一起告上法庭,要求支付欠薪35万余元。

诉讼过程中,甲公司虽提出已与刘某结清所有款项,但因未掌握一手的考勤资料,无法对欠条的真实性进行回应。法院遂依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中“分包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先行清偿,再依法进行追偿”的规定,判决由甲公司垫付农民工欠薪。甲公司如数执行了判决内容。因乙公司已资不抵债,刘某未能偿还甲公司垫付的资金。

“看来可以从‘总包’那里刮点油水!”这30余件真讨薪的官司让刘某动起了假讨薪的歪脑筋。于是,他找到和自己长期合作的包工头朱某、邱某,共同炮制了考勤表和总额为15万余元的虚假工资欠条,并由朱某、邱某安排张某和12名农民工将甲、乙两家公司告上法庭,骗取了由甲公司垫付的薪酬,并将执行款据为己有,用以解决个人在资金方面的亏空。

堵住好政策的漏洞

2024年3月4日,经开区检察院向法院制发再审检察建议,同时以涉嫌虚假诉讼罪对刘某、朱某、张某、邱某提起公诉。法院采纳再审检察建议,对该系列民事虚假诉讼案启动再审程序,并于日前以虚假诉讼罪判处刘某等4名被告人六个月至十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打官司的人虽然被依法严惩了,但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引起了检察官的思考:拥有相当规模的甲公司,是如何轻易被骗的?检察官深入分析案件后发现,国家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农民工工资问题一向重视,2020年5月1日实施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作了规定:总包方应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将农民工工资专款专用;分包单位农民工工资均应委托总承包单位代发;施工单位应当对农民工进行实名登记、管理,总包方应配备劳资专管员,对分包单位劳动用工实施监督管理。但本案中,甲公司视国家政策为“墙上画饼”,以工程遍布全国,难以实施具体管理为由,对分包公司未实行严格监管,也未实行农民工工资代发制度,未设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而是通过粗放的“以包代管”模式,依赖分包公司自行管理,并将工资款与工程款一同打包转账至分包公司,给刘某等人的私自截留、转移、虚构欠薪行为以可乘之机。同时,甲公司未严格落实用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对用工情况缺少必要的掌握,使张某冒充农民工讨薪行为轻易得逞。

检察机关认为,国家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政策绝不能被不法分子钻空子。2024年8月,经开区检察院依法向甲公司制发检察建议。该公司随即根据检察建议的内容进行全面整改——实现用工实名制管理全覆盖,完善农民工薪资总包代发制度,设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实现对用工、考勤、工资支付等工作流程的常态化、精细化监管。同时,制定更加详细的招标选聘方案,从合同管理、风险防范等多个方面,对分包商的资质进行严格把关,最大限度规避分包风险。

为警示更多企业严守国家政策,防范和堵塞漏洞,保护企业和农民工合法权益,日前,经开区检察院还与法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市两级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以及媒体记者、辖区企业代表等应邀参加。许多企业代表都纷纷表示,用好好政策,护己又安民。(梅静 纪思源 杨凯建)

来源:检察日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延边刑事律师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ncda.com/?id=716

“串通他人打假官司讨薪,将执行款据为己有” 的相关文章

出租17张银行卡 获刑二年三个月

近日,临湘市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一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依法对被告人黄某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并处罚金,责令退缴违法所得。经审理查明,2020年9月份至2021年4月期间,黄某单独或伙同他人在明知上线收购银行卡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下,仍将自己名下的4张银行卡以及收购的13张银行卡,出租给上线用...

孩子遭诱为游戏充值,监护人可否追回?

未成年人擅自使用家人身份信息向网游账号连续充值25次共977.60元。近日,福建省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案件,在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告诫法定监护人应尽到监护责任。  未成年人周某,今年12岁。在爷爷周某某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周某某的微信绑定的网站账号连续充值25次用于...

未经允许情况下被拍摄 消费者如何维护合法权益?

未经允许情况下被拍摄 消费者如何维护合法权益?

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通过网络宣传自己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商家在未得到消费者允许的情况下,擅自拍摄消费者消费时的视频,并将视频上传到网上用于宣传。还有的商家则使用直播的方式,展示消费者的消费过程。那么这种行为是否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又该如何正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拍摄消费者理发视频公开发布...

江苏一短视频博主犯侮辱罪领刑并被从业禁止

 为博取网络流量及关注度,竟在网上发布短视频肆意谩骂他人。近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了这起网络侮辱案,被告人季某某犯侮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被禁止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与网络直播有关的经营活动。  法院经审理查明,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期间,被告人季某某为提...

出售玳瑁标本牟利 被告人犯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获刑

  邓某通过网上联系、快递邮寄的方式向吴先生出售3只玳瑁标本,获利1.8万元。日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结此案,以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被告人邓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罚金2万元。  玳瑁又称“长寿龟”,被称为地球上的“活化石”。吴先生结婚时,好友为表祝福送其一只玳瑁标本。吴先生收到后非常...

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 不一定能认定工伤

近日,江苏省扬州市某公司职工高先生因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却没能被用人单位按工伤认定申请程序帮他申请认定工伤,也没有能享受到工伤医疗保险待遇和治疗休假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与用人单位产生了争议,并准备聘请律师与用人单位打官司。好在律师详细了解案情后,及时对高先生进行了释法教育,才让他了解到不是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