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联动,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罗某某司法救助案
基本案情
2024年,罗某某(13岁)通过网络认识肖某(16岁)。之后,罗某某在某酒店被肖某引诱吸食毒品后遭受侵害,肖某依法受到刑事处罚。因罗某某父母离异,其父亲长年在外务工,罗某某与母亲共同生活,但沟通较少。被侵害后,罗某某出现严重的心理封闭及交流障碍等症状,被迫辍学。
司法帮扶方法
法院在办理该案的过程中,与当地有关单位及部门协同配合、多维联动,积极救助帮扶被侵害未成年人。
一是开展司法救助与实地家访。法院多次到罗某某家中了解情况,主动帮助罗某某申请司法救助金15000余元,并将其因心理问题辍学的情况通报给当地妇联。
二是提供心理干预与复学支持。法院联合妇联选派专业心理咨询师为罗某某制定心理康复方案,通过沙盘治疗、团体辅导逐步缓解其抑郁情绪。同时,联系教师为罗某某补课,协调教育部门为其办理转学手续。
三是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及监护责任。法院向罗某某父母发出“家庭教育令”,责令他们参加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量身定制的课程,要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定期将罗某某监护人参与课程、亲子沟通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法院。
四是开展府院联动与源头治理。法院与公安机关对接,对涉案酒店予以行政处罚。由政法委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对全县住宿行业开展专项清查活动,切实消除可能侵害未成年人的“隐秘角落”。
帮扶结果
经过一系列帮扶工作,罗某某的父母改变了以往的沟通教育方式,家庭关系及氛围显著改善。罗某某在接受心理治疗后,已重新回到学校上学。
典型意义
本案是法院联合妇联、教育等部门多维联动救助未成年被害人,帮助其走出被害阴影,重回校园的典型案例。法院突破传统审判模式,通过司法裁判、经济救助、心理干预、家庭教育指导、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推动末端治罪与源头治理同步推进,司法救助与判后帮扶相结合,实现“惩治违法者、治愈受害者、唤醒失职者”的三重目标。既彰显法律的震慑力,又体现了司法的温度,为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司法”五位一体保护体系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